提起三元堪輿學,沒有人不知唐正一。
唐老先生年高八十,是當今中國蔣法堪輿學碩果僅存的耆宿;目前研究風水地理的人,更不能不研讀唐先生的著作。
一般風水師為人尋穴點地,開價動輒數十萬,尤其是身為一代宗師者。因此,很多人都以為唐正一必然是錦衣玉食的富貴中人,實際上,他的家居生活簡單得像一位居士。
一張簡單的書桌,即是他平常書法或泡茶待客之用。大部分時間,唐老先生都是在佛堂靜坐念佛,而他一生的積蓄則悉數捐給湖南家鄉蓋佛寺。
他四十二歲來台,大半生是在軍旅中度過,四十五歲退休後,才真正將自幼祖傳的堪輿絕學行諸於世,因此,在他八十年的歲月中,正好是半生戎馬、半生山水,而今則是青燈古佛度餘生。
看盡戰亂流離、人間悲歡,唐正一卻能從苦難中超脫,因為他是個極端的宿命者,相信易經所謂的「為善降祥,為惡降殃」,以及佛家的「諸惡不作、眾善奉行」,因此他雖粗茶淡飯,卻少憂惱。
他的風水觀,處處流露濃厚的神道思想,他說,天地間,山川鬱結著有靈氣和好風水的地方,這是天地神祇所造,以報答有德行的善人,這些並不是有錢就可以買到的。
易經曰:「天生神物,聖人則之,天地變化,聖人效之,天生象,見吉凶,河出圖,洛出書,聖人則之。」因此,洞澈地理天機的人,不能指給壞人,只能指給有德行的人,才不會招天怨。
唐正一傳授堪輿學及為人點地的規矩,全憑此人有無道,沒有遇到適當仁義之人則不傳:無德,即使千金亦不為其點地。這種仁義善惡之判,則是由求學求地者先燒香拜祖師爺,或到廟裏求籤決定。
唐正一說,公侯將相之地,要有大福氣的人才能葬:如果不衡量自己福德,而圖得自用,會遭天譴。他自認福德不夠,從不為自己找地,唯一的一次是,民國四十五年剛退役時,因生計困難,於是取了自己的毛髮、指甲、血液,然後尋一片小地,為自己做了個小小的生基,並擲茭請示菩薩准了以後才做。之後,他的聲名突然傳遍海內外。
宋楚瑜的父親宋達,其風水正是唐正一所做。緣起於宋達是他的老長官,行事作為乃仁人君子。
唐正一說,福地福人居是半點不假,根據他做風水的經驗,得地之人如果是積善之家,其地必發;反之,雖得地,則人不破之,天雷破壞,縱然一時騰達,破敗也來得迅速。因此,地理師再神通,如果不積德,也不能為自己做風水。
唐正一有一名劉姓學生,學成後回到台南,為別人尋地,但未依門規請示菩薩,結果硬是出現蟒蛇擋穴之事,該地的人無福享受,劉姓學生至此信服;目前已是台南有名的堪輿師。
找到好風水還得靠緣分。唐正一回憶剛出道時默默無聞,他從報章上看到一名窮孝子無錢為母安葬,於是主動寫信表示願意幫他找地;奈何窮孝子沒有回信,只能感嘆對方沒福氣了。
為什麼風水能影響後代子孫的禍福呢?唐正一認為,風水絕不是迷信,而是可以印證的科學,更是中國祖傳的法寶。
人的出生,是直接稟受父母的血氣,因此與父母、祖父母的血氣是一貫相通的;血脈相同,便產生感應,其父母與祖父母所葬之地吉,則感應為吉,地凶則感應也凶。
這種血氣相通的感應,正有如今日科學上發展的電波作用,如果電波頻率相同,雖相距千里,還是可以通話。血氣感應與電波道理相通,不是眼睛所能見,所以風水對後人的影響是超乎科學的。
除了地理,唐正一也精通命理,「不知命,無以為君子。」因此,他認為研究命理可以使人不致妄為,但卻不主張人常去算命。
他最喜歡舉<<了凡四訓>>作者袁了凡行善改命的例子,奉勸喜歡算命的人,不要因一時運背、心情不好就去算命。他認為算命只能求得一時安慰,要想扭轉命運,只有下工夫去行善。
從地理識得天機,也影響了他的一生。唐正一說,真正懂命理、地理的人,多潛心學佛,因為命理、地理不外天理;而且半生尋山點地,遇到太多神奇之事,使他更確信風水與神明脫不了關係。他說,凡是山上的穴都有山神守穴,而近四十年來,他所葬的墓都是經神明准許後才下葬的,並且從來不為財利而多做,雖未能因此致富,但是吃飽已經綽綽有餘。
目前研究風水地理之風頗盛,真偽莫辨。唐正一說:「一年難學尋龍,十年難學點穴。」堪輿之學很難無師自通,真正的地理師多是很誠樸的人,會視主人的德行如何而點地,持「合則留,不合則去」的態度,絕不會以財勢做選擇,雖然不如那些術士吃得開,但是日久則凶禍立見,真假自然明白。
風水影響人雖然大,但是不懂風水、找不到明師也無妨。唐正一說,心正的人,隨便葬都可以找到好地。
易經雖為不易的定理,但是仍有百分之二十的變異存在,而這部分就得靠人的努力---人不可能倒一輩子楣,同時也沒有靠風水永遠發達的人。
走遍中國山川,唐正一的結論是---
心好的人,才能找到好地理。
唐老先生年高八十,是當今中國蔣法堪輿學碩果僅存的耆宿;目前研究風水地理的人,更不能不研讀唐先生的著作。
一般風水師為人尋穴點地,開價動輒數十萬,尤其是身為一代宗師者。因此,很多人都以為唐正一必然是錦衣玉食的富貴中人,實際上,他的家居生活簡單得像一位居士。
一張簡單的書桌,即是他平常書法或泡茶待客之用。大部分時間,唐老先生都是在佛堂靜坐念佛,而他一生的積蓄則悉數捐給湖南家鄉蓋佛寺。
他四十二歲來台,大半生是在軍旅中度過,四十五歲退休後,才真正將自幼祖傳的堪輿絕學行諸於世,因此,在他八十年的歲月中,正好是半生戎馬、半生山水,而今則是青燈古佛度餘生。
看盡戰亂流離、人間悲歡,唐正一卻能從苦難中超脫,因為他是個極端的宿命者,相信易經所謂的「為善降祥,為惡降殃」,以及佛家的「諸惡不作、眾善奉行」,因此他雖粗茶淡飯,卻少憂惱。
他的風水觀,處處流露濃厚的神道思想,他說,天地間,山川鬱結著有靈氣和好風水的地方,這是天地神祇所造,以報答有德行的善人,這些並不是有錢就可以買到的。
易經曰:「天生神物,聖人則之,天地變化,聖人效之,天生象,見吉凶,河出圖,洛出書,聖人則之。」因此,洞澈地理天機的人,不能指給壞人,只能指給有德行的人,才不會招天怨。
唐正一傳授堪輿學及為人點地的規矩,全憑此人有無道,沒有遇到適當仁義之人則不傳:無德,即使千金亦不為其點地。這種仁義善惡之判,則是由求學求地者先燒香拜祖師爺,或到廟裏求籤決定。
唐正一說,公侯將相之地,要有大福氣的人才能葬:如果不衡量自己福德,而圖得自用,會遭天譴。他自認福德不夠,從不為自己找地,唯一的一次是,民國四十五年剛退役時,因生計困難,於是取了自己的毛髮、指甲、血液,然後尋一片小地,為自己做了個小小的生基,並擲茭請示菩薩准了以後才做。之後,他的聲名突然傳遍海內外。
宋楚瑜的父親宋達,其風水正是唐正一所做。緣起於宋達是他的老長官,行事作為乃仁人君子。
唐正一說,福地福人居是半點不假,根據他做風水的經驗,得地之人如果是積善之家,其地必發;反之,雖得地,則人不破之,天雷破壞,縱然一時騰達,破敗也來得迅速。因此,地理師再神通,如果不積德,也不能為自己做風水。
唐正一有一名劉姓學生,學成後回到台南,為別人尋地,但未依門規請示菩薩,結果硬是出現蟒蛇擋穴之事,該地的人無福享受,劉姓學生至此信服;目前已是台南有名的堪輿師。
找到好風水還得靠緣分。唐正一回憶剛出道時默默無聞,他從報章上看到一名窮孝子無錢為母安葬,於是主動寫信表示願意幫他找地;奈何窮孝子沒有回信,只能感嘆對方沒福氣了。
為什麼風水能影響後代子孫的禍福呢?唐正一認為,風水絕不是迷信,而是可以印證的科學,更是中國祖傳的法寶。
人的出生,是直接稟受父母的血氣,因此與父母、祖父母的血氣是一貫相通的;血脈相同,便產生感應,其父母與祖父母所葬之地吉,則感應為吉,地凶則感應也凶。
這種血氣相通的感應,正有如今日科學上發展的電波作用,如果電波頻率相同,雖相距千里,還是可以通話。血氣感應與電波道理相通,不是眼睛所能見,所以風水對後人的影響是超乎科學的。
除了地理,唐正一也精通命理,「不知命,無以為君子。」因此,他認為研究命理可以使人不致妄為,但卻不主張人常去算命。
他最喜歡舉<<了凡四訓>>作者袁了凡行善改命的例子,奉勸喜歡算命的人,不要因一時運背、心情不好就去算命。他認為算命只能求得一時安慰,要想扭轉命運,只有下工夫去行善。
從地理識得天機,也影響了他的一生。唐正一說,真正懂命理、地理的人,多潛心學佛,因為命理、地理不外天理;而且半生尋山點地,遇到太多神奇之事,使他更確信風水與神明脫不了關係。他說,凡是山上的穴都有山神守穴,而近四十年來,他所葬的墓都是經神明准許後才下葬的,並且從來不為財利而多做,雖未能因此致富,但是吃飽已經綽綽有餘。
目前研究風水地理之風頗盛,真偽莫辨。唐正一說:「一年難學尋龍,十年難學點穴。」堪輿之學很難無師自通,真正的地理師多是很誠樸的人,會視主人的德行如何而點地,持「合則留,不合則去」的態度,絕不會以財勢做選擇,雖然不如那些術士吃得開,但是日久則凶禍立見,真假自然明白。
風水影響人雖然大,但是不懂風水、找不到明師也無妨。唐正一說,心正的人,隨便葬都可以找到好地。
易經雖為不易的定理,但是仍有百分之二十的變異存在,而這部分就得靠人的努力---人不可能倒一輩子楣,同時也沒有靠風水永遠發達的人。
走遍中國山川,唐正一的結論是---
心好的人,才能找到好地理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